服務熱線
010-86460119
日期:2024-09-13瀏覽:442次
壓電效應的原理及分類
發現它的存在:
壓電效應最早是由雅克·居裏(Jacques Curie)和皮埃爾·居裏(Pierre Curie)兄弟在1880年發現的。他們(men) 在電氣石中施以壓力時發現了電性產(chan) 生,並隨後係統地研究了施壓方向與(yu) 電場強度間的關(guan) 係。1881年,他們(men) 驗證了逆壓電效應,並得出了正逆壓電常數。1984年,德國物理學家沃德馬·沃伊特(德語:Woldemar Voigt),推論出隻有無對稱中心的20中點群的晶體(ti) 才可能具有壓電效應。
它的定義(yi) :
通俗的定義(yi) 為(wei) :它是一種施加應力能產(chan) 生電荷,施加電場能產(chan) 生尺寸上變
形的效應,稱為(wei) 壓電效應。
它的分類:
可分為(wei) 正壓電效應和逆壓電效應;
正壓電效應:對某種壓電材料施加一定的壓力時,它的內(nei) 部會(hui) 出現極化現象,即在材料相對的表麵會(hui) 出現相對的正負電荷,從(cong) 而產(chan) 生電位差,這樣材料就帶電了。當外力去掉時,材料又恢複到不帶電的狀態。這種現象叫正壓電效應。簡單而言就是機械能轉化為(wei) 電能的現象。
逆壓電效應:對壓電材料施加電場時,材料發生形變。即電能轉化為(wei) 機械能的現象。
它的原理:
壓電效應的原理是,如果對壓電材料施加壓力,它便會(hui) 產(chan) 生電位差(稱之為(wei) 正壓電效應),反之施加電壓,則產(chan) 生機械應力(稱為(wei) 逆壓電效應)。如果壓力是一種高頻震動,則產(chan) 生的就是高頻電流。而高頻電信號加在壓電陶瓷上時,則產(chan) 生高頻聲信號(機械震動),這就是我們(men) 平常所說的超聲波信號。也就是說,壓電陶瓷具有機械能與(yu) 電能之間的轉換和逆轉換的功能,這種相互對應的關(guan) 係確實非常有意思。
它的應用:
壓電材料可以因機械變形產(chan) 生電場,也可以因電場作用產(chan) 生機械變形,這種固有的機-電耦合效應使得壓電材料在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例如,壓電材料已被用來製作智能結構,此類結構除具有自承載能力外,還具有自診斷性、自適應性和自修複性等功能,在未來的飛行器設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